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议
党中央提出了“五个统筹”、“五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
的政策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标,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把生态建
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寓生态建设于各项事业的发展之中,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贯彻和执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
[对策一]控制人口增长减小环境压力
要进一步节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自觉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多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加之对合理利用资源认识不足,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对资源采取掠夺式开发经营,致使资源衰退,破坏了 人与资源的平衡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是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农村人口 的迅速增长。积极采用利益导向机制来控制人口,强化对计划外生育人口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逐步促使计划生育由行政推动模式向利益调节型转变。
其次是提高人口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社会公德,尤其要加强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要认识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严重的危害,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心。树立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倡导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倡导生态文明。
[对策二]加强农村的环境宣传教育
要把促进家庭与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强化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从治理城乡家庭居往环境的脏乱差、破除旧的生活习惯,引导、组织广大家庭自己动手,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使广大家庭在参与中受益。
抓好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发展生态农业的示范户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家庭成员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为先导,以增加绿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为中 心,努力从家庭做起,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组织各种农民喜爱的科普宣传和文化体育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家庭革除陋习,倡 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美化生活环境、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倡导购买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生活消费品,选购减量包装的商品,促使生活垃圾实施减量、无害和资源化。动员家庭成员净化、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将美化 居住环境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使农民在创造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求内在美与外在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对策三]健全机制依法治理环境
各级政府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切实担负起改善本辖区环境质量的职责。对重要的规划和建设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防范决策失误造成新的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要把环保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落实任期目标责任制,将环保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范围,把贯彻执行环境保护 这一基本国策作为各级领导的行动规范。
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环境管理体系。各级政府要同有关部门制定环保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切实落实各部门的环保职责。特别是在项目环境管理上,必须坚持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目前我国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且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因此乡镇企业的污染仍是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相当长时间内必须面临的难题。要加强和完善控制 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制建设。采取“台阶式”的经济技术政策和对策,对不同生产水平的乡镇企业,执行不同行业的技术规定和不同等级的技术标准。对危害、威 胁城乡水源地的乡镇企业,严格限期实行关、停、并、转、迁。
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
[对策四]节约资源、走生态农业道路
推进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能够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我国农业生产每年产生6亿多吨秸杆,这些看似无用的秸杆可以用作饲料、还田生肥、造纸以及发酵形成清洁无污染的燃料沼气,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 利用废弃秸杆发展沼气用作燃料已经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有的甚至形成产业化,成为农民新的增收渠道。
来自农业部门的统计表明,作为农村环保型新能源建设的重要措施,全国目前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750余处,推广省柴灶1.8亿户,已有720万农户利用沼气生火做饭,东北一些乡村甚至出现了“两人烧火、全村做饭”的喜人场景。
此类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不仅相当于每年节省了6000万吨标准煤,而且净化了农村空气。
发展生态养殖,促进畜禽粪便资源化,确保养殖废水达标排放,发展沼气技术,变畜禽的排泄物为沼气,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经济。水利、农业部 门要加强水质监测,大力推行灌溉污水预处理技术,全面开展污水灌溉技术研究,并建立健全污水灌溉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在农村地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在村庄 内部也有不少坑塘,而且农村的生活污染物相对比较简单,因此,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芦苇塘、氧化塘以及其他一些土地处理技术是经济可行的。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薄膜和饲料添加剂,限制氮、磷严重超标地区的氮肥、磷肥施用量。 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优质、无公害和农 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此外,从经济手段上采取某些措 施,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考虑对农用化肥、杀虫剂征税,以鼓励纳税人减少那些对环境有损害的工序或活动,还可以引导产业转型。
要统筹兼顾水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强化饮用水源的监管。合理控制好地下水的开采,做到采补平衡。大力倡导和发展节水农业和节水工业,努力实现污水处理回 用,提高用水效率。要积极推行水稻节水增产灌溉制度,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优先发展节水作物,注重采取低压管灌、修建防渗渠道和拦截径流、挖塘蓄水等有效 措施,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从严审批矿产开采权,促进矿产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法治理整顿矿业秩序。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内采矿。对已造成生态破坏和发生严重地质灾害的矿山限期整治和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建设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使全社会逐步走上生活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根本上来讲,我国农业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草)、退田还湖(湿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化、盐渍化的发展趋势,以实现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贯彻和执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
[对策一]控制人口增长减小环境压力
要进一步节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自觉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多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加之对合理利用资源认识不足,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对资源采取掠夺式开发经营,致使资源衰退,破坏了 人与资源的平衡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是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农村人口 的迅速增长。积极采用利益导向机制来控制人口,强化对计划外生育人口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逐步促使计划生育由行政推动模式向利益调节型转变。
其次是提高人口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社会公德,尤其要加强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要认识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严重的危害,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心。树立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倡导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倡导生态文明。
[对策二]加强农村的环境宣传教育
要把促进家庭与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强化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从治理城乡家庭居往环境的脏乱差、破除旧的生活习惯,引导、组织广大家庭自己动手,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使广大家庭在参与中受益。
抓好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发展生态农业的示范户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家庭成员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为先导,以增加绿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为中 心,努力从家庭做起,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组织各种农民喜爱的科普宣传和文化体育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家庭革除陋习,倡 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美化生活环境、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倡导购买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生活消费品,选购减量包装的商品,促使生活垃圾实施减量、无害和资源化。动员家庭成员净化、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将美化 居住环境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使农民在创造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求内在美与外在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对策三]健全机制依法治理环境
各级政府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切实担负起改善本辖区环境质量的职责。对重要的规划和建设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防范决策失误造成新的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要把环保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落实任期目标责任制,将环保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范围,把贯彻执行环境保护 这一基本国策作为各级领导的行动规范。
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环境管理体系。各级政府要同有关部门制定环保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切实落实各部门的环保职责。特别是在项目环境管理上,必须坚持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目前我国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且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因此乡镇企业的污染仍是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相当长时间内必须面临的难题。要加强和完善控制 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制建设。采取“台阶式”的经济技术政策和对策,对不同生产水平的乡镇企业,执行不同行业的技术规定和不同等级的技术标准。对危害、威 胁城乡水源地的乡镇企业,严格限期实行关、停、并、转、迁。
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
[对策四]节约资源、走生态农业道路
推进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能够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我国农业生产每年产生6亿多吨秸杆,这些看似无用的秸杆可以用作饲料、还田生肥、造纸以及发酵形成清洁无污染的燃料沼气,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 利用废弃秸杆发展沼气用作燃料已经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有的甚至形成产业化,成为农民新的增收渠道。
来自农业部门的统计表明,作为农村环保型新能源建设的重要措施,全国目前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750余处,推广省柴灶1.8亿户,已有720万农户利用沼气生火做饭,东北一些乡村甚至出现了“两人烧火、全村做饭”的喜人场景。
此类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不仅相当于每年节省了6000万吨标准煤,而且净化了农村空气。
发展生态养殖,促进畜禽粪便资源化,确保养殖废水达标排放,发展沼气技术,变畜禽的排泄物为沼气,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经济。水利、农业部 门要加强水质监测,大力推行灌溉污水预处理技术,全面开展污水灌溉技术研究,并建立健全污水灌溉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在农村地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在村庄 内部也有不少坑塘,而且农村的生活污染物相对比较简单,因此,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芦苇塘、氧化塘以及其他一些土地处理技术是经济可行的。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薄膜和饲料添加剂,限制氮、磷严重超标地区的氮肥、磷肥施用量。 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优质、无公害和农 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此外,从经济手段上采取某些措 施,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考虑对农用化肥、杀虫剂征税,以鼓励纳税人减少那些对环境有损害的工序或活动,还可以引导产业转型。
要统筹兼顾水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强化饮用水源的监管。合理控制好地下水的开采,做到采补平衡。大力倡导和发展节水农业和节水工业,努力实现污水处理回 用,提高用水效率。要积极推行水稻节水增产灌溉制度,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优先发展节水作物,注重采取低压管灌、修建防渗渠道和拦截径流、挖塘蓄水等有效 措施,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从严审批矿产开采权,促进矿产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法治理整顿矿业秩序。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内采矿。对已造成生态破坏和发生严重地质灾害的矿山限期整治和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建设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使全社会逐步走上生活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根本上来讲,我国农业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草)、退田还湖(湿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化、盐渍化的发展趋势,以实现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